智慧校园            雨中图书           招生登记
校园电视台     雨花石文化课程      雨中足球          
网络阅卷            文明校园

莫让遗憾的历史变成历史的遗憾

  • 发布时间:2010-06-14 00:15
  • 作者:来平
  • 浏览量:6040

莫让遗憾的历史成为历史的遗憾

内容摘要:“文革”十年历史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被蜻蜓点水般地轻描淡写,既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受教育者的不负责任,热切呼吁莫再继续让遗憾的历史成为历史的遗憾。

关键词“文革” 历史教育  遗憾

在教授历史必修1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前,我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请同学们利用周末,听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讲述“文化大革命”的故事,或者去图书馆和上网查阅关于“文革”的资料,下次历史课上我们相互交流。周一的课堂上,同学们显得异常活跃,许多同学纷纷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讲述了“贴大字报”、“戴高帽子”、“大串联”、“破四旧”、“顿牛棚”等史实,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但是,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最好、平时发言最积极的张雅琪同学一直无动于衷,似乎还有点不耐烦的样子。于是,我请张雅琪同学谈谈她所了解到的‘文革’,没有想到一贯品学兼优的她居然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考试大纲里根本就没有‘文革’这部分,不考的东西你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呢?!”我顿时愕然无语,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和困惑中。

我为什么要不惜“浪费时间”让学生了解“文革”呢?80年代出生的我并没有亲历这场浩劫,无从切身感受这场子弑父的癫狂;七年的历史专业学习唯独这部分内容最苍白,也无从深入研究这段历史。那是受父辈影响?还是受“伤痕文学”感染?抑或是一厢情愿的偏执?思索良久,我坚定的回答:这是对历史和受教育者的尊重,是对社会和未来的负责!

19661976年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那场“文化大革命”,通常被称为“十年浩劫”。这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给中国的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乃至民族心理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和破坏,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伤痛和梦魇。这些无法弥补的沉重代价和惨痛教训值得整个民族、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全面审视和深刻反思。唯其反省,唯其忏悔,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从反思中获取真知,方能避免悲剧的重演,方能获得前进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这段历史几乎成为一种禁忌。故意遮掩这段历史,几乎成为政治领域和教育领域心照不宣的秘密。仅就中学历史教育而言,无论中考还是高考的考纲上都没有“文革”十年相关内容的考察。受此影响,纵观中学历史教材,无论是人民版、岳麓版,还是人教版的教材,关于这十年历史都几乎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轻描淡写、蜻蜓点水的处理方式。多则两三百字,少则几十字,就将这十年历史草草“打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一共才60年,如此武断地“掐”去10年,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和不负责。

历史既然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它的快意或失意从来都不是以人的喜好或厌恶而转移的。了解中国历史,我们不能只是大谈特谈民族的光辉和荣耀,不能动不动就是“四大发明”之类,更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和耻辱。我们常常义愤填膺地指责日本人对侵华战争的遗忘,但却忽略自己对某段历史的视而不见。亲历过“文革”的巴金老人生前积极倡导建立文革博物馆,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10年惨痛的教训。”[②]然而这样热切的倡导连同他真诚的忏悔至今仍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一个不肯全面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决不能有长足的发展,一个不知忏悔的民族是决不能称为伟大的,回避历史是不负责任,回避忏悔是一种怯懦,这些都无益于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相比世界历史上其他民族——远如德国,近如俄国——在大灾大难之后,知识分子灵魂拷问的惨烈程度,我这个民族实在不可救药。”[]如德国在二战中的疯狂行径与中国的文革精神有某种类似之处,但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表示谢罪的一跪,足以使世界动容,足以使世界对德国人的民族忏悔意识表示敬意。任何一个民族,如果连正视历史的勇气都没有,何谈反省和忏悔?杜牧有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哀后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如果不能正视这段历史,那也只能导致“后人复哀后人”。

故意遮掩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受教育者的不尊重。作为受教育者的中学生,他们有权利也有义务接受完整的历史教育。无论是所谓80后,还是90后,虽然他们幸免于“文革”之灾,但是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爸爸妈妈、叔伯姨娘,都多少有过切身的经历,他们也或多或少听他们讲过“文革的故事”。或血腥,或残忍,或荒诞,或不解,这些不完整的道听途说,或深或浅留在每一个中学生的记忆中,期待着能在历史课堂上探个究竟,弄个明白。然而,他们的期盼每每总是被教科书上那简短的三言两语或者教师“不考,不需要记”之类的“安慰”打发了。这不能不说是对求知若渴的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打击和扼杀。

即使这些90后的中学生没有探究这段历史的兴趣和欲望,作为社会未来的主人,他们也有义务全面了解这段历史,并从中受到应有的教育,吸取深刻的教训。从这种意义上说,这种无情剥夺他们接受完整历史教育权利的武断行为,也是对社会和未来的不负责任。正处于人格塑成阶段的中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社会和未来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能否培养他们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能否塑造他们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能否召唤他们的社会良知和责任,都是影响深远的百年大计。就此而言,中学历史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历史教学的目标不再只是传递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还肩负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职。不堪回首的十年“文革”历史,正是激发学生的人权、人格、生命、尊严意识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机,也是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坚强意志的有利时机,更是召唤他们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恰当场所。历史教学浪费了这笔宝贵的资源,将是非常可惜的,新生代如果不能吸取“文革”的深刻教训,将是令人非常担忧的!

当下,我们时常会遭遇中学生自杀的悲剧,担忧其生命意识的淡漠;我们也时常会愤慨中学生的暴力与不合作现象,担忧其能否拥有健全的人格。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充分挖掘历史资源中的教育契机呢?固然,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不一定通过历史课堂完成,但是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将是何等的遗憾啊!张雅琪同学的一番话,固然反映了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普遍存在的功利与短见现象,但也说明了当下历史教学中的盲区,更折射出了一个民族不敢审视自己错误历史的怯懦。

无论是出于对历史和受教育者的尊重,还是对社会和的未来的负责,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正视那些遗憾的历史,就让我们拿出勇气敢于担当吧!莫再让遗憾的历史成为历史的遗憾!



[] 详情参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相关篇章。

[] 杜牧:《阿房宫赋》。

[] 关于巴金老人对“文革”的忏悔,参见巴金《随想录﹒无题集》。

关于巴金老人的忏悔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是指他“忏悔刚一举步,立刻被一大片溢美之词甚至是阿谀之辞包围了。”选自朱学勤:《我们需要一场灵魂拷问》,《风声﹒雨声﹒读书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关于建立文革博物馆的事情,到现在为止,据资料统计,只有汕头市原常务副市长彭启安在汕头的塔山风景区办了一个文革博物馆,再就是深圳离休干部刘宗秀办了文革史料展。各地各级由官方办的文革博物馆几乎没有。

[]朱学勤:《我们需要一场灵魂拷问》,《风声﹒雨声﹒读书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 杜牧:《阿房宫赋》。

 

 

 

 

作者:来平

单位: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通讯地址:南京市紫荆花路66

电话:13585171625/025—58013727

Emaillaipingj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