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人处自开怀

  • 发布时间:2010-09-07 16:14
  • 作者:章婷
  • 浏览量:7066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人处自开怀
              ——
记2010暑期再次乱读西游
                    初三语文组    郭婧

  

  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明珠,是陪伴我长大的挚友,我对这几部书不敢说倒背如流,但基本也算得上是耳熟能详。2010年暑假,我重读《西游记》,得出了几个以前未曾发现的答案,算是立足于教师岗位上的重新解读吧。
  因为是假期读书,所以难免有恶搞之处,如被雷倒,本人概不负责。

  “
紧箍咒”告诉我们:惩罚教育不可少。
  《西游记》第十四回回目名叫《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这个名称有很浓的佛家色彩,它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孙悟空给唐僧做了徒弟,剿除了六名劫贼;二“六贼”指的是“喜怒哀思欲忧”六种情感,孙大圣被戴上了紧箍咒,所以这些情感就通过“眼耳鼻舌意身”消弭得无影无踪了。
  没有套上紧箍咒之前的孙大圣何等逍遥,闯东海、闹地府、震天庭,固然威风凛凛,但也难免有行差踏错。就以打杀劫贼的一事而言,无论是放在笃信佛法的唐三藏眼里,还是放在提倡建立法治社会的现在,这样的行为都有待商榷。悟空脾气大,被师父批评几句,不高兴了就走人,这种行为真的很像当下某些“碰不得”的中小学生。我曾看过一篇题为《教师的膝盖为何这样软》的文章,说的是班主任老师面对犯了错却以跳楼威逼的学生不得不下跪的事情。这类事件现在恐怕已经屡见不鲜,称不上是“新闻”了。唐僧的膝盖是用来参拜佛祖的,所以他不会跪求徒弟归来,教师的膝盖是用来礼拜教育的,也不应该用此向学生犯的错误妥协。
  终《西游记》一书,唐师父大约念过5次紧箍咒,基本上是因悟空杀伤(或误伤)人命之后。唐僧师徒的使命是取得真经、普度众生,草菅人命自然是与之相悖,用紧箍咒约束曾经野性难驯的孙悟空,不能不说惩罚教育是必须的,不可少。

  沙僧的无奈:“中等生”很受伤。
  提起《西游记》,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无外乎孙悟空、猪八戒、唐三藏甚至白骨精,往往忽略了师徒四人中的沙悟净。
  其实唐僧师徒这个班子,倒是很像一般班级的分布:认真严谨的老班领着不同层次的学生,惹人注意的基本上不是出类拔萃的优等生“孙悟空”,就是好吃懒做的后进生“猪八戒”,踏实沉默的中等生“沙僧”却时常在我们的视野之外。
  中等生,不受青睐,不惹麻烦,但是往往是一个班级的主流,是优等生的预备队,也是后进生的后备军。我曾经教过一个女生P,她内向寡言,做事小心翼翼,上课从不发言,本来我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她,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在楼梯间我和P“狭路相逢”了,我看见原本迅速低头准备绕行的P,主动和她问好,还聊了几句家常。此后,P的语文成绩竟然扶摇直上,不能说在班级名列前茅,但是相比较于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P在我的面前也开朗乐观了很多。
  这个例子回想起来,每每让我心疼这类被我们无意间忽略的孩子,他们也是鲜花,需要阳光,可是教师个人的力量何其微弱,在教育中总会有照不到的角落。
  中等生,有时,很受伤。

  成长:漫漫长路,上下求索。
  百回《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道路,着实不平坦。

  百年人生路,弹指几回寒暑,是非成败利钝,且听后人说。
  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取经路”上,含辛茹苦经冬历夏、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鬓添白发减损韶华,人生总有限,高歌向天涯。
  其实做人也好,从教也罢,我注定修不成“旃檀功德佛”,也肯定当不了“斗战胜佛”,连做个“净坛使者”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小说终究是小说,人生毕竟是人生。我只希望自己能有唐僧取经那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回还的勇气,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成长、在做教师的道路上和学生同步成长。

                                                    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