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与历史文化》

  • 发布时间:2013-09-27 06:54
  • 作者:雨花台中学
  • 浏览量:7862

 

 

 

六朝古都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又称“石头城”,有着丰富的雨花石资源。南京雨花石是典型的古长江河流沉积物,虽方寸之石,却质地坚硬、色彩斑斓、温润莹澈、精美绝伦,集“质、形、纹、色、呈象、意境”六美于一体,在数以万计的奇石中,堪称璀璨夺目的佼佼者。素有“天下第一美石”、“中华一绝”的美誉。作为南京的特产,雨花石已然成为“石头城”的标志物之一。

    雨花石它所蕴含的自然、文化、绿色的人文观念,非常吻合南京亲近自然、绿色发展的人文绿都特色,也与青奥会在全球青少年中倡导自然、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张高度契合。

以雨花石为创作源泉的南京2014年第二届青奥会吉祥物砳砳的的诞生,使雨花石作为南京的形象大使、文化名片,成为沟通南京与世界的桥梁。随着砳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想深入了解美丽多彩的雨花石。

雨花石不仅拥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地球演化历史和生物演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就坐落在1924年世界地质大会认定的雨花台砾石层(Yuhuatai gravels)上,由地质学家刘季辰、赵汝钧创名。

为了进一步普及南京雨花石的科学内涵,弘扬校园雨花石文化,将雨花石融于课程之中,并借助于课程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特组织编写雨花石文化系列小本教材,本套教材包括《雨花石与历史文化》、《雨花石与文学艺术》、《雨花石与市肆交易》、《雨花石与地质科学》等四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雨花石的来源及其与南京乃至周边地区地质历史发展的关系,雨花石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回答一些大众可能关心的问题,它为古老而灿烂的雨花石文化插上了科学的翅膀,体现了科学与文化结合。该套教材也是学生社团活动、选修课的载体,共基础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目录

第一单元  雨花石文化的起源与早期玉石文化

1    以宗教和祭祀文化为根基原始雨花石文化

2    夏商周时代的雨花石文化

第二单元  秦汉魏晋融合传说与佛法的玉石文化阶段

3     由宫廷收藏到文人鉴赏的秦汉时期雨花石文化

4    佛法浸润下走向繁荣的魏晋雨花石文化

第三单元  隋唐宋元时期赏石文化的发展

5    雨花石观赏文化萌芽的隋唐时期

6    两宋雨花石赏石文化的确立

7    解开雨花石身世奥秘的元代

活动探究课   走进南京雨花石博物馆暨雨花石文化区 

第四单元   明清走向成熟的赏石文化

8    雨花石收藏与鉴赏的盛世

9    走向成熟的雨花石研究

第五单元   民国至现代雨花石多元文化的发展

10   由感性赏石到“科学主义视石”

11  “科学主义视石”的新发展

12   “红色”的雨花石文化

 

第一单元   雨花石文化的起源与早期玉石文化

在原始时代,“雨花石”作为“美石”的一种,首先进入先民生活之中。此一时期的雨花石文化,有着上古祭祀文化因素的影响,是图腾、神话、祭祀宗教等文化因素占主导时期的时代,处于雨花石玉石文化阶段。夏商周时期,赏石文化从以祭祀为主的玉石文化中逐渐剥离出来,并出现新的文化因素,美石(砾石)成为单独的观赏对象。

1  以宗教和祭祀文化为根基原始雨花石文化

n       南京北阴阳营的雨花石文化

 “雨花石文化”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那时便已有雨花石的收藏和欣赏活动了。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南京地区,有着深厚文学艺术土壤的江南灵山秀水的秦淮河畔,孕育出这一独具特色的雨花石文化精髓。

 1955-1958年南京博物院在南京北阴阳营

考古发掘的5000年前南京先民曾经使用过

76枚雨花石部分珍藏品

     

1955——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南京鼓楼岗北阴阳营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的297座墓葬中出土了近1600件随葬品,其中首次发掘出土了雨花石76枚(考古界称为“花石子”),作为殉葬品同玉器和生活用品一同陈列在墓葬中。这些花石子不产于遗址所在地鼓楼岗一带,而是来自于南京南郊的雨花台一带,质地多为玉髓,其中不乏色彩斑斓、花纹絢丽的花石子。

北阴阳营发掘出土的雨花石,将雨花石的历史推溯到5000年前。这一批原始雨花石遗存,反映了这个时期原始居民的艺术水平和宗教观念,为南京文化、赏石文化找到了最初始的源泉,为雨花石接通了历史的气脉。

历史纵横

1954年,宁海中学教师、原金陵大学历史系毕业生骆美熹率领一些学生在北阴阳营基建工地勘察地形,发掘了出土的玉器,随即报告了文物部门。经南京博物院派人前往现场考察,确认是一处古文化遗址,南京博物院随即发掘了北阴阳营遗址。此次考古发掘从1955—1958年结束,先后分四次完成。

n       雨花石与神秘的祭祀文化

在原始时代,“雨花石”作为“美石”的一种,首先走进先民生活之中。此一时期的雨花石文化,有着上古祭祀文化因素的影响,是图腾、神话、宗教等文化因素占主导石器的时代。

北阴阳营考古发掘的那些花石子有的被放在死者手边,有的被置于死者口中,有的放在人骨附近或陶器内。从葬俗来看,在新石器时代开始,经常发现死者口中置放有粮食、贝壳、玉石等物品,一般认为这是祈求死者在死后的世界里依然能像生前一样享用美食和宝物。直到商代殷墟墓葬中也有不少死者口中含贝、珠或蝉形、鱼形玉石之类,手中握贝或玉石制品。

据考古发掘显示,北阴阳营文化大致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但已孕育着父系氏族社会的萌芽。在考古学上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后期阶段。从它出土时所在墓穴中的位置,以及当时的丧葬习俗进行考古分析后发现:那些被发掘出土的雨花石除了自身特有的自然表征以外,与其它的玉石相比其功用几乎没有区别,都是作为人死后希望肉身不腐或祈求灵魂升天的工具,也有可能作为视死如生在地下继续享用的财富。据考证,这是一种原始巫术行为。

200412月,200512月—20067月,南京博物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常州市博物馆、溧阳市文管会先后对位于太湖西部的溧阳市社渚镇孔村神墩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距今7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时期相对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共清理墓葬252座,在神墩遗址距今大约63006500年的墓葬中发掘出土雨花石(花石子)5枚,其中既有玛瑙质地,亦有石英质地(白色),碧玉(紫红色)质地的雨花石。这批雨花石(花石子)2枚为白色,2枚为红色,1枚为黄色,均为自然形态,未发现加工痕迹,出土于墓主头骨下,可见为墓主喜爱之物,或是作为祭祀物品随葬入土的。

神墩遗址雨花石(花石子)的出土,为了解这一石器的文化性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将雨花石的历史在北阴阳营遗址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1000余年,成为北阴阳营雨花石文化又一有力的佐证,代表南京雨花石文化源头的北阴阳营遗址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并非偶然的文化现象。

n       雨花石与辟邪

资 料 回 放

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素以铸百神者也,服之不蛊。

——《山海经》

含义:中央第七列山系叫苦山山系,山系的头一座山叫休与山,山上出产一种石子,神仙帝台用他做棋子,它们有五种颜色,并带着奇特的斑纹,形状鹌鹑蛋相似。帝台是以为治理一方的天帝。神仙帝台的这些石头棋子是用来祷祀百神的,人佩戴上它就不用担心会受到邪毒之气的侵染。

昔时女娲所用以补天的“五色之石”、“帝台之棋”与雨花石的文理和色彩亦有着惊人的一致,即使不是指产于南京的雨花石,恐怕也是与之相似的同类美石,与雨花石有着或远或近的渊源关系。正是这类文石纹理的美丽、色彩的晶莹引起了先民的如此惊奇,所以才赋予它们以神奇的力量,将它看作可与百神相同的大自然的灵物,这是对雨花石作为美石的最先理解和感受。

 

雨花石与历史文化.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