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2-10-26 22:50
  • 作者:万丽平(普)
  • 浏览量:17973

 

《济南的冬天》是一直被选入教材的散文名篇,这样的经典之作,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点也很多,如散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等都是学习的典范。但一节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没必要这样,如何才能独辟蹊径,真正让学生有所得呢?

我想第一步是深读文本。初一的教材我不太熟悉,虽然这篇文章早在我学生时代时就学过了,但时隔多年,只知大概,缺乏深入的体会。拿到课题,马上就是看文本,反复看完文本,对文本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哪些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心里也有了个大概,把这些资源进行罗列。接下来就是思考在这一节课中该利用哪些资源,哪些是真正可用的?那几天恰逢监考,给了一个静静思考的机会,当学生在那埋头写的时候,我就在想该怎么上,这个过程很纠结。经过反反复复的确定、推翻、修正,最终还是决定以写为突破口,以写来促读,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以写促读”是一种新的模式,它是打破传统的读写模式,以学生的写指导读,读写结合,使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济南的冬天》有很多点可以作为写作的典范,由于这是第一课时,学生对文本并不熟悉,经过思考、比较,第一课时学习本文的结构比较可行,最终确定以“写”为突破口,以本文的“结构之妙”作为抓手进行教学。

从课堂效果来看,“以写促读”的角度是可行的,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学生配合的也比较好。从学生的课堂开始的写作到最后环节的写作对比来看,学生基本上知道了如何安排段落结构,如何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写作。从最后环节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也可看出,学生是学有所得的,我想这个角度是成功的。学生写作有了抓手,知道了写景文章的写法,同时也促进了对文本的阅读,我想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多做这方面的尝试,也给我们的阅读写作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课前,一直担心课堂容量可能较大,时间可能比较紧张,还好,学生配合的较好,基本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顺利的结束了本节课。不过,还是有一些遗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没有充分考虑学情。面对台下老师比学生还多的情况下,我没有完全找到上课的感觉,这可能与自己对学生把握不够有关。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写提纲,“提纲”就把学生难倒了,如果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哪些方面写家乡的冬天,也许学生更能接受,我想以后应该充分研究初一学生的学情。

 2、对文本的赏析不够深入。在上课之前就一直担心时间不够,兼顾写和读,难度较大,不能够在一节课之内完成任务,因此,虽然,最终时间安排上没有出现问题,但上课时一些必要的赏析缺乏时间,赏析不到位,学生也就无法深刻体会文章的之美了。我想如果是自己班学生,在课前做足功课,让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前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这样,课堂上目标会更突出,重点就会更明确。

3、手段单一,活动单一,语文课堂应该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而我没有做好这一点,预设的太多,生成的太少。预设太多,反倒束缚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有生气的,是灵动的,也许这也是没有完全找到上课的感觉的原因吧。

总之,本次课堂教学大赛给了我一个思考教学的机会,期间通过不断的磨课使我收获了热心的同事们的极大帮助,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然而课堂上的表现出来的缺憾也会是我以后教学上攻克击破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的这条路上,我还像个刚学步的孩子,还有太多太多等着我去探索,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