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型德育,从心开始(发言稿)
各位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接触这样有意义的课题。
欣赏型德育,书中的概念是指一种审美化德育,其含义是指把德育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审美化加工,进而将其改造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让学习者在与这幅画、这首歌的相遇中,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所表达的价值内涵和道德精神。对我而言,俨然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在《在欣赏和美丽中成长》一书确定了两个观察角度:一是在欣赏中成长的学生,二是在欣赏中成长的老师。而作为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徘徊在门槛外,我只能试着从第一个角度谈谈我所认为的欣赏型德育的开始。
一、 欣赏型德育,从欣赏自己开始。
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学会欣赏自己。一个人如果学会欣赏自己。懂得充分地自我接纳,清楚地认识自己,才能自信地与人交往,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若总是以怀疑的、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就有可能限制甚至扼杀自己的生命力。你的这种欣赏并不是傲视一切的孤芳自赏,也不是唯我独尊的狂妄不羁。在这个世界上,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整个星空。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这种欣赏是一种务实,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跋涉。它不需要大动干戈的勇气,也不需要改头换面的毅力,它只属于一种醒悟,一种境地,一种面对困难,能给予自己信心的源泉,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挑战的动力。所谓“身教大于言传”, 作为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对于孩子而言,有什么比一个班主任发自内心的务实的自我欣赏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呢?也很难相信,一个总是妄自菲薄的人他会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别人。因为“不会爱自己的人绝对不会去真正地爱别人”
(二)、教孩子学会欣赏自己,前几天,班上一个成天乐呵呵的女孩子哭着找到我,“老师,他们把我当空气”“为什么”我很惊讶,“他们两次调位置都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们班有这么个规定,如果两个人想换座位,必须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还要征得双方同桌的同意才行。很明显,这个孩子作为其中一方的同桌,被忽略了。看着泪留满面的孩子,我轻轻地抱了抱她,说:“傻孩子,他们没有把你当空气啊,知道吗,在我们的心目中,你那样的善良,宽容,所以他们一定是认为善解人意的你肯定不会反对才不征求你意见的,嗯,换成老师,没准也会这么做的哦!换个角度来想想,这是对你最大的肯定啊!这份信任多难得呀!”后来,孩子是笑着走出办公室的。作为一个班主任,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也许会让你没有太多的时间或机会和孩子相处,最及时地送上欣赏帮助他们前行,不妨,试试教他们学会欣赏自己,所以,微笑,便成为我与孩子交流的最好语言,我和他们分享着我的快乐,带着他们一起经历面对挫折将痛苦转化成快乐的过程。我用“我能、我行、我快乐、我成长”作为班训,告诉他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天真的人,坚信“真、善、美”的存在,试着每一天在微笑中开始,慢慢地在快乐中学会自我欣赏、自我品评,学会在无人喝采的时候能照样前行,而且行得更好。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站在班级的门口,看见孩子们阳光灿烂地从教室里走出来。
二、欣赏型德育,从欣赏他人开始。
我曾和孩子们半开玩笑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合体,我的使命就是让你们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小天使的一面,当然我得首先努力成为一个老天使。而这该从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人开始
它也包括两层含义:1、欣赏他人的是 2、欣赏他人的不是
1、 欣赏他人的是
是否,听一场演讲时,你会无视演讲内容的精彩而只是纠结于演讲者哪一个字没读准、那句话是病句。听到对别人的夸赞时,你会无视事实而不屑地提出质疑。你会不会排斥或刻意孤立在某一方面强于你的人。说实话,这其实也是人性的脆弱而阴暗的一面,而这种对别人的苛求指责也许会让自己的心理获得一些平衡和满足,但同时,也让会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快乐。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就得先给别人什么。人都有一种避恶的本能,如果这个人,每次见到你,要么不开口,开口就是说你的不是,你会愿意与他接近吗?孩子更是如此,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也就是这个道理。我总是提醒自已要记得对孩子说这三句话:第一句:“你很重要,我需要你”“第二句:“你很重要,我们需要你”第三句:“你们很重要,我需要你”(适用于三种不同的情境)(时间关系,此处略去100字)
2、 欣赏他人的不是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里最深的原理是受欣赏的渴望!”。上学期期末考试间,天降大雪,一日,上午考试完毕,办公室的一个同事善意地提醒我:“老崔啊,你们班娃也在下面打雪仗呢。还有两孩子在雪地上用各式字体写八字哦”,为什么用“也”字呢,因为我现在所带的初三8班是一个强化班,(请原谅我用了“强化班”这个词),而打雪仗从安全因素考虑,是不符合学校规定的,强化班的孩子应该带头遵守。我出去一看,果然,我静静地站在楼上的栏杆看了两分钟,没吱声,悄悄地回了办公室,十几分钟后,孩子们陆续地回了教室,我们班的教室在三楼的最西边,而办公室在最东边,这中间要经过好几间教室,当我如履薄冰地经过满是碎雪团的过道从办公室走到我们教室的前门时,忽然发现,我们教室前竟然是干干的,也就是说,孩子们并没有象少数孩子一样把雪带到楼上来玩。站在讲台上,我笑着说了第一句话:“今天我很开心!”孩子们满脸疑惑。第二句:“因为第一:终于下雪了,可以打雪仗了!”孩子们都笑了,那几个打雪仗的孩子也笑了,只是笑得有些忐忑。“第二:我很骄傲:我们教室前的走廊是干干的,没有碎雪,足以说明你们在玩的时候还想着别人,没把雪带上来。我更骄傲的是:雪地上,你们没写7、没写9,独独写了8,足以说明你们玩的时候心里还想着班级”。这时那几个孩子的脸上笑容灿烂了起来。“可你们知道:我最开心的是什么吗?大方,你说说看。”我问那个带头打雪仗的孩子,他忐忑不安地站了起来,半晌没说话。“我最开心的是,大家在玩的时候能把安全放在心上,现在,都好好地回来了!”说完这句话,我看到那几个孩子的脸上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我知道,效果达到了。事情也就结束了!当然,对“不是”的欣赏不等同于以爱的名义对他们的错误让步,只是换一种方法让对方知道“我错了”而已。
同样,去年的青年老师辨论大赛,有一个场面令我记忆犹新,在观众互动的环节中,主持人忽然让我谈谈看法,措手不及的我,站起来时,长棉衣带翻了茶几上的橙汁,顿时碎片满地,尴尬的我手足无措地想去收拾,却被一位分管校长阻止,他笑着说:“不要动,没关系,小心伤着手”,并将话筒递给我,示意我继续。在我发言的时候,一位同事不动声色地将茶几移到了那摊污渍上,悄无声息地化解了我的尴尬。其实,与当时的一些责备地皱眉或是面无表情地视而不见相比,这样的微笑和举动更让我自责。说真的,当时我特有感触,我想起《心灵之航》中的一句话:“有时,面对别人的过错,微笑比责备更有力量。”试想,一个成年人,过错时,面对一个包容的微笑,一个善意的举动,尚能如此动容,何况是一个孩子。《在欣赏和美丽中成长》一书中说道:“一个在欣赏中成长的老师,必然会有一帮在欣赏中成长的学生”,我想补加一句话就是:“能让自己的学生在欣赏中成长的老师,一定因懂得真心欣赏别人而拥有一颗美丽的心。”我很赞同《心灵之航》一书中说的这样一句话:“不是好孩子需要欣赏,而是欣赏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越来越坏”。
《在欣赏和美丽中成长》一书中,提出了欣赏型德育艺术化实践的三种模式:
(一) 主题教育活动
杜威曾经深刻地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一直以来,学校的德育的方案也都遵循这样的原则,所以我和孩子们都会尽力地用心去完成。我把对他们的期望用他们喜欢的形式表现在黑板报和班级文化中,每一幅画,每一篇文章,每一细节,我们都围绕主题用心地选择,而不是随意填塞。就这样,我和孩子一起体味着这种用心的快乐,极力地打造着八班黑板报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我们一起学德育处规定的弟子规,每天早读前,我们一起读,直至熟读成诵。有人会质疑,有必要吗?我想说的是,非常有必要。我们的孩子正处于各种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除却老师和家长的一些教育外,他们也需要一种经得住推敲的指引,而我一直笃信象《弟子规》《三字经》等这些国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当这些国学的内容深深印入他们脑海中时,这帮成长中的不定性的孩子,面对太多的诱惑,或多或少会在迷茫时找到一种标准,一种规则,从容地走出困境。班会上,我们一起看《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很清楚地记得上周的班会课的一个细节,那节班会课的内容是依然是学习弟子规,当钱文忠讲到“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对人的坐立行走提出了非常准确的要求时,安静的班级里忽然出现了一阵骚动,我分明发现,刚刚还坐得 “仪态万方”的一些孩子,此刻却已是端端正正地坐着了,我忽然有一些感动。生活在这样一个效率至上的社会,人们大多会变得有些急功近利,因而德育的潜移默化性和社会取向的功利性之间的冲突无可避免,有时这会让我们这些最基层的德育的执行者感到彷徨或力不从心甚至是灰心丧气,那么,请带着欣赏的眼光,发现诸如上述的细节,也许会带给我们坚定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我非常喜欢看学校宣传栏中“十大感动校园人物”的颁奖词,感受着撰写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欣赏,感动着文中人物将平凡演绎成不平凡的生活种种。但我更欣赏《在欣赏和美丽中成长》一书第44页中提到的杭州市大关小学的“一首动听的赞歌”的活动,如果说优美的课间音乐是一种浅层的德育的话,那么类似的活动也许会将欣赏性德育的观念植入了师生的心中。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翻来看看。(时间关系,此处略去若干字)。
(二) 学科教育活动的艺术化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利于德育的角度和方法, 语文学科更是如此,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去感染、激励他们,我是个语文老师,比较注重课文配乐的选择和师生创设情境的朗读,注重和孩子交流的用词,注重一则小故事或一件小事的文学引领,更喜欢享受着孩子们由漠然到感动到投入的过程。同时,我也是个班主任,我会很用心写每学期末的评语,总觉得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心与心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清扫自己心灵尘埃的过程。选择几段,以求指正:(时间关系,略读)
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的五学期的评语:
七上:当你一次次写出行云流水般的文章时,当你单薄的身体奔跑在运动场上时,当你一丝不苟于班级工作时……作为老师的我,是多么的感动!你,似一首小诗,优雅而从容,守住心灵的宁静,得失俱忘,观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起门前花开花落。你是我的学生,更似我的朋友,老师真的很欣赏你,愿你在班级工作中更大胆泼辣一些,也愿老师的鼓励,同学们的赞歌永远伴随着你快乐的人生旅程。
七下:The people who get on in this world are the people who get up and look for circumstances they want, and if they cannot find them, make them. -- Bernara Shaw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 -- 萧伯纳
为你的梦想,我们一起加油!
八上:友情提醒:回读七上和七下的评语,再读下面的文字吧
智者创造的机会比他得到的机会要多。 ——培根
师语: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没有人会拒绝一个比历史更加优秀的自己,不是吗?
八下:重温前面三学期的评语后,再往下看。
这是一张满分为100分的试卷,每项10分,看看你这学期的得分吧:
正直:9 分 感恩: 10分 积极: 8 分 责任: 9 分 合作:9 分
守纪: 10 分 勤奋:10 分 方法: 10 分 踏实:10 分 坚持:10分
总分: 分, 回首这一学期,然后根据分值认真填写下面的反思。
我的反思:(孩子写的反思)
扣分原因:
正直1分:平时有时为了不得罪同学而纵容了一些不太正确的行为。
积极2分:1、 有时只顾学习而忽略班级活动。
2、 有时会参与一些无聊的抱怨,使自己变得悲观。
责任1分:自习纪律有时独善其身。
合作1分:忽略和比自己成绩弱的同学的合作。
九上:在八班的花草名谱中,你是一株薰衣草,这种生于法国的紫蓝色小花有着极大的内涵,隐蕴着正
确的生命态度,视为纯洁、清净、保护、感恩与和平的象征,但愿能更快乐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前行,
相信你一定会写下属于自己的馥郁历史。
其它类型孩子的一些的评语:
一个过分内向的孩子:
七上:你似一朵小小的蔷薇,静静地在自己的世界绽放着孤独的美丽:你又似一棵含羞草,一味地将心灵包裹在自己的世界里,多希望能看到你除了平静以外的其它表情,一如你文章中丰富细腻的感情。孩子,交换苹果,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交换思想,脑里却会拥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思想。试一试吧,到同学中间去,打开心扉,捕捉生命中的每一寸阳光,让生命灿烂。存在是因为被需要,我们需要你,8班更需要你,加油!
八上:友情提醒:回读七上和七下的评语,再读下面的文字吧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面对一切的力量。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师语:好孩子,试着与更多不同的人有着共同的目标,你会更有力量!
九上:在八班的花草名谱中,你是一株含羞草,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他们说你“永远羞得张不开,越碰收越紧”,可你知道吗?含羞草的花语是“温暖的友情”,你用沉默包围了内心的渴望,但老师知道你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地做着更好的自己,你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你的安静又让老师心生爱怜,但愿你能在下面这段冲刺的日子里坚定、勤奋而心无旁骛地前行,你定能羽化成蝶,闪耀属于你的独特而眩目的光芒。
(备注:花草名谱是几个孩子为全班孩子编定的,男生都是花,女生都是草)
一个很用功却成效不佳的孩子:
兰心慧质的你呀,如一朵盛开的梅花,静静绽放着独特的美丽,守候着冬日的阳光,嫩黄的花蕊弥散的却满是春的心情,一如你充满睿智的文笔,让人心生无限喜悦和爱怜,可爱的孩子,请一定要相信,人虽如花一般,无法选择盛开的季节,却依然可以选择让生命的旅途充满阳光;也许你的季节暂时没有如潮的赏花人群,却一定要记住,有我们在用心聆听你花开的声音!
(为节约大家的阅读时间,其它的已略至附件)
当然语文学科中德育途径有很多,每个人都会有适合自已班级的独特做法,期待聆听。
(三) 日常教育活动艺术化
大关小学的校长朱玉林说过:“学校日常生活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事事有德育,但它是没有痕迹的,不是刻意雕琢的。”的确如此,每周的升旗时,我都会用心地唱国歌,虽然音质不太和谐,但我发现班上的孩子却慢慢地都张开了嘴巴。这也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对教师而言,学生道德面貌的不断成长是教师的作品,也是学生的作品,看到它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愿意,跟着大家,将幸福进行到底。
最后,感谢各位耐心地听我读完这段冗长的文字,并宽许我将自己的“所作所为”贴上“欣赏性德育”的标签,你们的微笑和专注就是对我莫大的欣赏和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