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暖教养,为孩子“卸下”学习焦虑 -《守望》家长学校空中课堂039期

  • 发布时间:2025-09-16 15:02
  • 作者:沈彦晗
  • 审核人:方敏
  • 浏览量:57

进入高中,不少家长看着孩子书桌前堆积的试卷,心里既心疼又焦虑,总忍不住追问 “这次模拟考排名多少”、“这道题怎么又错了”......可家长越追问,孩子越沉默,甚至恼羞成怒地说 “我不学了”。其实,孩子的学习焦虑,有时并非源于知识难度,而是来自家庭教养中那些 “不经意的压力”。今天我们就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聊聊如何用温暖的教养方式,帮孩子轻轻卸下焦虑的包袱。

一、别用“对比浇灭信心,用 “看见” 代替 “挑剔”

“你同桌这次又考了年级前十,你怎么还在中游徘徊?”、“上次数学还能及格,这次怎么又退步了?” 这样的话,很多家长脱口而出时,以为是激励,却不知每一次对比和挑剔都在加重孩子的学习焦虑和自我否定——他们会觉得 “我再努力也比不上别人”、“我总是让爸妈失望”等等,进而慢慢失去面对学习的信心。

就像高三的小雯(化名),每次考完试最怕回家。有次月考她数学进步了10分,兴高采烈地告诉妈妈,妈妈却皱着眉说:“多了10分不是你进步了,是因为试卷简单。你闺蜜这次进步了20多分,你这点进步有什么好开心的?” 那天晚上,小雯躲在房间哭了很久。之后小雯再提及数学,心里暗暗告诉自己 “我天生笨,再努力也学不好数学”。她带着这份对数学学习的焦虑,总是最后完成数学作业并常常拖延来逃避难题。

其实,家长只需换一种 “看见式” 的回应,就能帮孩子缓解学习焦虑:

(1)聚焦进步而非差距:避免笼统夸赞(如, “你这次表现不错”),而是聚焦孩子的具体行动与进步。哪怕孩子只多对一道选择题,也可以说 “妈妈发现你这次选择题的正确率比上次高了,肯定是课后花时间整理错题了吧?”让孩子感受到努力被看见从而促发他持续努力的动力

(2)少提别人多聊/她减少将自家孩子同学比较,而是关注孩子当下的表现与过去的状态的差异帮助孩子清晰看到自己的进步例如,孩子之前写作文总卡壳,现在能快速列提纲,可说 “之前你写作文要花很长时间列提纲,这次几分钟就把框架搭好了,还加入了自己的真实经历,这段时间在写作上肯定下了不少功夫吧?”。这种今昔对比能帮孩子建立学习自信,减少与他人比较的焦虑。

(3)接受停留,温暖陪伴:若孩子某次表现未达预期,不否定努力,而是关注过程中的闪光点。比如孩子物理测验成绩没提升,但卷面更整洁,可说 “这次物理测验虽然分数没太明显变化,但妈妈看到你卷面比上次整齐多了,公式书写也没再出错,这也是认真对待的表现,咱们一起看看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再巩固,慢慢来”。让孩子知道即使暂时没进步,家长也会温暖耐心地陪伴,慢慢等孩子成长。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相信是最大的力量!

二、别用催促加重负担,用 “陪伴” 代替 “监督”

“都快十一点了,你怎么还在磨磨蹭蹭?”、“我盯着你写,不然你又走神!”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抓紧时间学习,会守在孩子身边监督,甚至不断催促。可这样的紧盯,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为了应付爸妈,还会因紧张焦虑而频频出错,陷入 “越催越慢、越错越慌” 的恶性循环。

高二的小浩(化名)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妈妈每天晚上都会坐在他旁边“陪读”,只要他稍微停下笔思考,妈妈就会说“别浪费时间,赶紧写”。时间久了,小浩一看到妈妈坐在旁边,就心跳加速,脑子里一片空白,原本会做的题也想不起来,甚至开始害怕回家写作业,出现了严重的学习焦虑。

想要帮孩子摆脱这种焦虑,家长可以尝试陪伴式教养:

1)留给孩子自主空间:不必全程监督,而是告诉孩子 “你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遇到难题可以随时找我”,让孩子感受到被信任

2)用共同行动代替单向催促: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在旁边看书、办公,而不是刷手机、看电视,用安静的陪伴传递“我们一起努力”的信号,减少孩子的孤独感

3)关注效率,而非时长:当连续高强度学习超过 1 小时,孩子学习效率将降低。父母可主动提醒孩子适当休息,如递送水果(记得敲门哦~)、闲聊故事。让孩子知道父母关心的是你,不是学习时长。这不仅将缓解压力、提高效率,更能改善亲子关系。

三、别用焦虑传染孩子,用 “平常心” 传递力量

有些家长比孩子更在意成绩,孩子考得不好时,自己先慌了神,心中不断嘀咕“这可怎么办?再这样下去肯定考不上好大学!”、“以后找不到好工作可怎么生活?” 然而,家长的焦虑会通过语气、表情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下意识认为学习失败就等于人生失败,从而更加恐惧考试、害怕犯错。

高三的小宇(化名)爸爸就是如此。每次模拟大考前,爸爸都会反复对孩子说 “这次大考非常重要,你能考进前十就半只脚迈入985了”,并不断地唉声叹气,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小宇一想到考试和成绩就心慌。每次大考前,小宇常常突然感冒发烧,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等生理反应,不得不请假调整。

家长的平常心,其实是孩子对抗焦虑的定心丸:

(1)少说焦虑话,多定心话:除了避免 “考不好就完了”,还要留意 “这次再考不到前二十,以后怎么跟人竞争”“别人都在补课,你不补肯定跟不上” 隐性焦虑表述。父母可换成具体且有温度的定心话例如,孩子担心排名时说 “排名只是暂时的参考,爸爸更在意你这段时间是不是掌握了新的解题方法,这比名次更重要。”

2)把期待挂在嘴边:避免用“爸妈这辈子没实现的目标,就靠你了”、“我们花这么多钱供你读书,你得考个好大学”给孩子施加压力。转而用 “你对生物实验感兴趣,周末咱们可以去科技馆看看,多接触自己喜欢的领域”。把家长的期待转化为支持孩子探索兴趣,让孩子明白努力是为了自己的热爱,而非满足他人的期待。

3)父母稳住自己的焦虑:家长焦虑时,可专注做自己的事(如读一本书、学习一项技能),而非频繁探头看孩子学习状态、刷教育焦虑类文章。若不小心流露出焦虑,父母可主动跟孩子坦诚:“妈妈刚想到你考试成绩的事有些着急了,其实不该这样,你按自己的节奏来就好,妈妈会一直陪着你这种主动坦诚+正向引导,既能化解孩子的紧张,也能让孩子学会理性看待焦虑。

高中阶段的学习就像一场长跑,孩子需要的不是 “推着他跑” 的力量,而是 “陪着他跑” 的温暖。当家长放下对比、减少催促、保持平常心,用理解和信任代替挑剔和焦虑,孩子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而卸下心理负担,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挑战。

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的 “情绪避风港”,帮他们在学习的路上,既敢拼搏,也敢停歇,稳步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静心坊

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我们遵从“尊重、接纳、真诚、保密”的心理工作原则,

陪伴学生、家长、教师们成长。

如果您有什么烦恼或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哦!

 

 

校内外心理服务资源

校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静心坊):

地点:学校办公楼5楼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8:00—17:00

咨询电话:025-58013953

 

陶老师工作站/未成年人指导中心:

总站热线、危机转介电话:96111(24小时)

雨花台区分站热线电话:52896111(周一至周五16:00-20:00)

雨花台区分站面询时间:周六、周日9:30-11:30,14:30-16:30(需电话预约)

雨花台区分站地址:西善桥街道尤庄街7-15

 

小行医院心理健康中心:

预约电话:19805176496,52359595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公益门诊时间:周一下午(需预约+学校转介信)

 

南京市家长成长学院:

公益咨询热线:82211339

工作时间:每天16:00-20:00

 

希望24小时:

危机援助热线:400-16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