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            雨中图书           招生登记
校园电视台     雨花石文化课程      雨中足球          
网络阅卷            文明校园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 发布时间:2013-10-22 08:21
  • 作者:史成宝
  • 浏览量:18596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的教育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建设与应用已在各行业各项工作之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知识、启迪智慧的重任,其教育教学内容须共振于社会需求的脉搏,与科技创新的步伐保持同步,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形成数字化校园,能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是现实校园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拓展,其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校园初期构建以硬件环境建设为主,中期注重信息发布展示、资源建设分享、服务管理评价等环节;后期强化数据存储处理、网络交流互动、教学绩效评估、数字实验探究、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记录、智能管理控制、统计分析决策等深度应用。数字化校园可全面展示学校风采,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协同管理的网络化、有效应用的智能化,师生教与学理念的更新,形成师生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全方位交互平台,营造社会共商的教育局势,齐心协力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具个性、善学习、能创新、融社会的新时期“快乐学习者”,促进学校全面创新发展。

学生个性发展:就是在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发扬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其能力、兴趣、潜力与发展方向做出科学地判断,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选择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和张扬。

理论假设:

1、数字化校园建设扩展了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空间与时间,可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激励和调控,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发展特长,张扬个性,形成自身特色,从而培养出信息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2、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数字化校园的有力支持,也将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让教学管理更具人性化,教学内容更多层次化,师生交流更方便快捷,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的教育宗旨。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应用研究,规划设计一个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数字平台,拓展学习资源,显现个性风采,实现全面互动。

2、 探索数字环境下的教与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带动教育转型,从单一标准化课程转向多元选择性课程;从接受式学习型转向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学习;从传统教学媒介转向现代数字媒介。

3、提升学生对数字化校园各方面的运用,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同时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得资源更丰富,内容更详实,个性更鲜明。

四、主要研究工作(详见工作报告)

1、环境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保障,研究期间我们将网络设施升级更新,让校园网络更强壮;实行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让校园网络更安全;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让校园网络无处不在;跨平台设计《师生交互空间》,让师生交互更便捷;创建《公共区域交互学习系统》,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参与南京市《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让学生学习更加自主。

2、进一步完善资源库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科普视频、学术讲座等、按学科体系完善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校本活动的相关资源、大力推进微课程资源建设。

3、组织教师学习和参加各类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技术、借鉴实践经验。

4、进行教学实践和学生自主探究,先后三次举办了市级观摩与教学研讨,开设四节教学研讨课,利用iPad等计算机终端开设常态化教与学变革的实践课十二节;启动教研组子课题的研究,开设数字化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接待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会、温州市教育信息化观摩团、南京市教院附中信息技术教研组等代表团来校参观。

5、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让课题研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五、研究的初步成果

1、准确定位、整体设计了数字化校园建设

良好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是课题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学校持续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打造了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一体数字化校园。我们理解的网络化:利用有线与无线网络接入技术实现校园环境网络全覆盖,通过网络实行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将师生的计算机接入校园网中,并实现单点登录,为各种用户提供与其身份角色对应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开展基于学校数据中心向外衍生的各种应用,轻松快捷访问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并能高速接入因特网;部署安全策略,实现基于校园内外网络皆可登录的访问机制,促进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办公、科学管理与互助交流学习。我们对数字化的浅识: 在学生学习的各种场所配备多媒体辅助教与学的显示与交互设备,按国家标准将师生信息、课程设置、设施配备等数据录入数据库形成基础数据中心;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后按国家课程设置的大纲分类集中存储;建立教育、教学、研究、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评价机制,在网络平台上完整留存师生工作、学习、活动与交互的进程记录,施以发布展示、检索查询、统计分析、跟踪评判、反馈提升等策略,提升学校办学的品质与效能。我们对智能化的揣摩: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各种工作进程产生的信息与数据实行汇总,对数据中心的数据统一管理,依权限对各种平台与模块实行高度分享,达到全面精准的控制、高效的检索查询、准确的统计汇总、科学的分析评估,聪慧的信息联想,大幅度削减重复性人工劳动,轻松应对突发事件,实现管理过程的智能化。

2、提升了对“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关系”的理性认识

 

 

 

 

数字化校园环境提供了便捷的网络环境、丰富的资源,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身成长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发展方向作出科学地判断、准确地选择,从而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和张扬,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研究建设一个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拓展学习资源,促进互动学习。建设什么样的平台,提供哪些资源,如何有效引导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方式?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改变教育理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校园数字化助推学生个性化。

3、搭建数字化平台《师生交互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彰显提供空间

我们理想的数字校园的具体呈现为:有线无线网络的高速覆盖、随时随处快乐的教与学、绚丽多姿的校园文化、基于角色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涵盖各学科的学习探究资源、方便快捷的资源分享、全面无缝的交流互动、独具内涵的个性展示空间、可实时评估的持续进步、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科学精准的数据分析、温馨周到的校园生活、真正意义的师生减负。学校与联澳软件公司联合设计了可在WindowsiOSAndroid等系统正常运行的跨平台《师生交互空间》,网络平台中含有网络课堂、校园活动、博文、读书交流、论坛、个人网络图册、在线读书与评论、各学科教师个性化的网络在线课程等多种形式交流互动模块,全校师生乃至家长都能有独具特色的个人页面,各页面内容根据个性化需要可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达到师生、生生、家长之间的无缝快速交流,整合学校与社会各方面教育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土壤,助力于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各部门与教师可通过交互学习平台与管理系统发布通知公告、校内外新闻,课程安排时间表、优秀讲座与课程资源,经各级管理员审核后推送至不同的组别终端上显示。通过平台推送的相关音视频、显示各教育网站与资源平台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信息内容,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触摸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多媒体内容,实现随时随地的探究学习,平台用户通过在交互终端软键盘或计算机上登录后可查询得到与自己身份对应的全方位教育教学信息,获得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也能进入自己的网络空间发布,彰显个性风采。

教师能利用电脑摄像头实现在线视频课堂功能,还可将上传的视频转成mp4格式实现跨平台网页观看,各学科教师能按大纲上传包含各种格式资源在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独具个性又具有体系化的网络在线课程,并能设置访问学习权限,学生通过登录能实现选择不同教师发布的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先期预习与课后再学习。

4、探索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注入正能量

1)学习——提高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认识

课题研究之初,很多老师是抵触的,有畏难情绪,高考压力如此之大,谁敢轻易“动”课堂,一本《知识不是力量》改变了我们的认识。正如书中所说:新一代学生向我们走来了,我们称他们“ME”一代,这不是说他们自私,而是说他们熟悉移动的工具“M”(mobile),也熟悉各种各样电子交流的手段“E”(elettronic)。我们进一步学习了《2012地平线报告》、《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在线教育颠覆教育的基础: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研究现状》、《iPad平板电脑真能取代传统书包吗?》、《电子书包调查》等书籍和文献,意识到:移动设备的普及渐成趋势,既然阻挡不了新生代的学生使用这些设备,不如反堵为导,让学生将这些“口袋中的互联网”带到教室中去,为教学所用。技术在迅速发展,成了我们不得不去关注的力量,Medium(媒介)变了,Method(方法)变了,Message(信息)也变了,教师必须主动出击,更新教育理念, 学会“将学习放入自己的口袋”,尝试网络教学、移动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引导学生正面积极有效的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学习、发展个性。

2)交流——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数字化校园环境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吗?是让学生看电子书吗?老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电子书、微课程,如何用?不得而知,困惑太多了!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的《数字化学习》报告打开了我们的思路。“可汗学院”、“颠倒的课堂”、“微课程”、“学习单”等新名词让我们明白:数字化校园环境可以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结构,可以实现一直以来我们努力追求而又难以实现的“先学后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3)实践——构建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策略

 什么是颠倒的课堂?颠倒的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数字化校园环境为颠倒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可以实现一直以来我们努力追求而又难以实现的“先学后教”的理念。我们一边学习电子书的制作、iPad的使用,一边进行教学设计的研讨:如何设计学习单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如何设计教学问题实现教师、学生与电子教材的互动?如何设计教学检测,实时反馈帮助教师及时校正?杨阳老师的一节课《等高线判读》尝试了这种新型课题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利用自制电子书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研究,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并利用iPad进行交互,当堂反馈。“颠倒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学生的高效和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绝不是简单地把课堂复制到网上,而是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分析教育目标,理解数字化环境在哪些方面能够对教育带来根本性的影响,如何对教学模式做结构性的改变,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马跃美老师执教《开辟新航路》时,在课前制作的课件、素材、微视频等资源,发布在学校《师生交互空间》的网络课堂上,让学生课前基于网络展开学习和讨论,教师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对一些疑问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和答疑。这节课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交互空间》平台为载体,以智能移动终端为学习工具,协同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资源,在更高的层面让教育回归到个性化教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学习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

徐超老师利用自制的电子书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使用数据处理软件Numbers处理周期与半长轴的关系,自主探究,同时记录阅读笔记,课中利用网络交互技术检测反馈,ipad与探究实验整合,带领学生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尝试利用移动学生工具展开新的学习方式。

杨阳老师在开设《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这节课前,带领学生实地调查,利用iPad移动终端开展自主学习与思考,基于网络和学校的《师生交换空间》展开小组合作,进行探究与调研;课堂上热烈的思辨显现出个性,对局部利益与整体规划有了较高层次的理解认知,呈现了教与学的过程 “时空翻转”。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传播数字学习的精髓;我们午间及其他课余时段开放利用信息化设施,让师生体验数字化学习的乐趣;我们走到教师桌旁近距指导,共同构建网络课堂;我们身体力行组织活动,让学生留存深刻印象……

武霞老师首次开始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单元的网络数字化自主学习让学生不再撑着眼皮听课——简单不肤浅;周勇老师《巴黎圣母院和辛德勒名单》学习单元——四节连轴转;余云霞老师复习课也尝试进行了政治复习课的移动学习;杨阳老师更是将常态化教学牢记在心:“阅读学习资源中的重点知识点图以学习资源的知识体系为例子”“构建章节的知识体系,将知识点网络化”等自主学习要求准确细致,每个班的同学都依托网络和数字化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实践……,这些教与学的实践虽没有观众,也没有喝彩声,但全员参与的探究与思索,值得大家关注,更需要我们坚持!

多次对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如何让技术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如何实现“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认为:技术的应用,不是赶时髦,更不能“作秀”,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如何利用现有技术资源,改变我们现有“一对多”开讲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学习。我们已达成共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先学后教”不是“只学不教”。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有师生间基于自主学习后的互动,一定有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过程,一定有教师引导下的深度思维。

5、形成开放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择

1)学生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环境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取决于学生,学生如何看待,有何需求是课题研究的依据,因此,我们先后对学生进行了三次问卷调查,分别是:班级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公共区域交互学习系统使用情况调查、电子书包使用情况调查。对问卷的分析显示学生对数字化校园的渴求,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使用机会,更好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更宽松的网络环境。学生也很清楚数字化校园环境对自身的负面影响,因而提出了有效的网络管制办法,说明学生完全具备个性发展的自主意识与潜能。

2)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课题研究期间,学校的数学数字实验室、网络教室多次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课题组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字技术初步体验信息化时代各种技术的神奇魅力、利用iPad移动终端、公共区域交互学习系统访问学生《师生交互空间》上的网络课堂进行自主学习、在《师生交互空间》上分享美文、交流读书感悟、展示活动图片等,让数字化校园环境随时随地的满足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六、具体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1、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研究探索,撰写了7篇研究论文和叙事,4获奖或发表:

1)《“微博”、“随笔”怡情悦性作用探析》 李金松 2012《文教资料》第2

2)《用iBooks开一节不一样课》 徐超  2013年《中学物理》(高中版)第10

3)《教师节的一条短信》     韦伟       三等奖    南京市教育案例、叙事与调查报告评选    4)《数字校园的基本构建形式      史成宝    2011年《教育研究与实验》     

5)《精心构建实效运用,信步徜徉数字校园》  史成宝                 

 6)《iPad班使用公约出台记》    徐超

7)《把学习放入学生的口袋》    周茜

2、生成了4篇典型的教学案例,摸索了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积累了移动学习的实践经验,拍摄了四次教学录像;

1)《等高线判读》  杨阳

2)《开辟新航线》  马跃美

3)《行星的运动》 徐超

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杨阳

3、课题组老师将课题研究深入到学科教学,四个教研组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子课题研究,并获得市级立项,分别是:

信息技术教研组的《移动学习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教研组的《“微课程”优化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行动研究》;

政治教研组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4、学校建成了数学数字实验室、师生交换空间、公共区域交互学习系统,实现了无线网全覆盖。

七、进一步研究方向

1、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移动学习的研究;

2、以微课程用于学生的课后学习为引领,完善师生交互空间等数字化平台,扩展在线学习资源;

3、探索数字化环境下德育、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实现;

4、持续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育理念;

5、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评估。

八、预期成果

1、形成一个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建的完善的数字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互动、交流、展示的空间,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2、在研究过程中生成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如微课程、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在线读书、学习数据分析等。

3、探索多样化课程的数字化学习,构建数字化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撰写论文,编撰论文集和典型案例集;

4、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上一篇:网络应用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