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新课标下的作文个性化教学

  • 发布时间:2007-03-12 00:00
  • 作者:梅岚
  • 浏览量:5249

 

新课标下的作文个性化教学

           梅岚

今年,江苏已经全面实施新课改,无疑,这让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为之雀跃不已,因为,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已经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学生已不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是一台台生锈的“机器’, 中国青年报》登载了这样一篇文章:

              现状一

730,由北大、清华和复旦等国内15所名校中文系联合发起的“第二届全国语文之星夏令营”在上海落下帷幕。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高中语文爱好者,接受了15所名校的文学院院长或中文系主任的“零距离”考核。 “我对夏令营员们的作文很不满意。”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汪涌豪直言。入营后,所有学生都接受了一套综合测试卷的测评。以“母语,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此次夏令营,出的作文题是谈母语教育。

学生用语的高度一致性,令教授们失望。“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母语”、“母语,我的精神家园”,诸如此类的标题,仿佛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千人一面。

年轻人缺少个性化的语言,汪涌豪说他年年都会在学生作文中看到那些令人生厌的“熟面孔”,比如“痛,并快乐着”、“将……进行到底”、“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等等,让人想起了八股文。个性化语言缺失,拔尖生语言、作文出现了如此的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现状二

今年参加江苏省的语文作文阅卷,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作文中千人一面的东西太多,在“凤头,猪肚,豹尾”这个话题中,用的最多的是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徐本禹、刘翔、任长霞、孙必干等人物,他们的人生或是“凤头”人生,或是“豹尾”人生,或是“猪肚”人生,当这个材料多次出现的时候,阅卷的兴奋程度便开始呈递减态势,直至最后厌烦,怎么都是差不多的面孔?看多了,显然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另一种状况就是把自己的人生”三段论”,幼儿园及小学的生活是”风头”,初中及高一高二的生活是”猪肚”,今天坐在高考的考场上,我相信我一定会有一个响亮而有力的”豹尾”,即使没有“豹尾”,但只要这个过程是“猪肚”我也无怨无悔,缺少个性,鲜有亮点,用专家组评价的话说:“千万人拥挤在一起,共同“图解”凤头、猪肚和豹尾,这是又一个值得警觉的问题。你说“凤头”好,我就陈述李白的铁杵磨针;你说“猪肚”好,我就陈述司马迁的无韵离骚;你说“豹尾”好,我就陈述项羽的乌江自刎,如此等等,想象和创造被无情地湮没了!高中作文教学,一定要能收能放,“收”在“规矩”上,“放”在“鲜活”上,让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和求新意识,抟扶摇而直上。

在应试的思路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不能重视作文的个性,以往作文教学的弊病导致了张扬个性者吃亏、四平八稳者得利,甚至说套话、说废话者、造假者得利,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受到极大的挫伤和压抑,因为个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要有一定的风险,不一定能让每个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但不重视个性发展,不重视作文的真情实感,出现的局面是多数作文较空,情感虚假,2003年的作文要求考生以感情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有一位考生在文中为了突出父亲伟大的形象,编造了父亲走上抗非前线时的壮举文章不真实,感情不真挚。         

     新课标

新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作文的个性化应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而目前学生的作文大抵是胡编乱套,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个性。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而在这个关键之处却违背了人的自然生长规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作文教学中不见了感情,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不见了个性。

个性是什么?个性应该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完整性和不可替代性。个性最重要的品格是特殊、新颖。个性化作文应具有新颖的审视角度、独有的价值判断、独特的审美倾向、真诚的情感体验、灵活的表达形式、鲜明的语言风格。能够做到“人无我有”是最佳境界,退而求其次“人有我新”“人有我特”亦可。看文章的人希望看到一些让自己有些陌生感的东西。

              改革措施

首先,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真人、吐真言、抒真情,就须让学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个性化的语言材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阅读能扩大知识面,夯实人文底蕴,这是个性化作文的必由之路。可悲的是,当前中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的贫乏,人文素养的苍白,已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翻开学生的周记、随笔,满纸满篇的假话、空话、套话,有内容也多为不经之谈,格调不高。年南京市二摸作文话题为“寻找与拥有”,据我统计,百分之七十的同学写的都是对于父母的那份爱不知道珍惜、却在企盼,最可笑的是大多数文章竟然用了《大话西游》的一段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我的父母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永远。总之,腹有诗书气自华!宽广的阅读面,丰富的文化积淀,富有灵气的语言,无疑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重要手段。对于高中生来说,目前应广泛阅读适合于自己这个年龄能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重要意义。在作文中,我们就要大胆地展示自己的阅读个性, 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巧妙地展示了他的深厚的古文功底和阅读个性。阅读个性化除了要保持阅读的广泛性,还要有自己的阅读品位,决不要追求所谓个性而降低自己阅读品位甚至媚俗化。低俗化的阅读,绝对不会为你的文章增添个性的风采,相反会让人觉得你的审美情趣不高。
   
其次,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写作中,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平时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或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我记得上《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课文时给他们留下几个问题:1.黑塞说读经典可以获得教养,但是否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读经典获得教养?2.知识等同于教养吗?你能否举出一些事例来进行验证?3.我们的身边有哪些是属于没有教养的行为呢?你有吗?

许多同学将将问题剖析得非常深刻,刘海洋的无知是缺乏教养、马加爵的犯罪是缘于别人的不尊重,不尊重别人也是没有修养,社会上的应试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脱节,造成了有知识不一定有教养,公交车上不让座,讲不文明的话这些缺乏教养的行为环境造成的等等。

随后我请同学就“教养”一词写一段话,两个同学分别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修养是长期修炼养成的正确的待人接物的态度,身处困境之日坚韧恒久的忍耐是修养,面对诱惑之时战胜物欲的克制是修养,被人曲解之后默不申辩的承受是修养,恩将仇报之际坦然笑对的包容是修养,卒临天下事不怒不惊的镇定是修养,常见四海之人不卑不亢的平和是修养。”

“修养是言谈举止中规中矩的范式,是待人处世彬彬有礼的风度,是自尊尊人谦和忍让的儒雅,是特立独行高标卓尔的品行.修养拒绝放浪的粗俗,目无他人的傲慢,别有用心的乖巧,卑污低贱的委琐.

看了之后,我“得意”不已,可我把它作为“至理名言”反馈给同学们时,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许多同学对其中的部分内容旗帜鲜明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同学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不崇尚“面对诱惑之时战胜物欲的克制是修养”,还有同学说:“我不可能被人曲解之后默不申辩的承受,我也不觉得那是有修养的体现,真正的有修养的人应该让别人能读懂自己”,还有同学对“言谈举止中规中矩的范式是修养”表示否定,都什么时代了,还用中规中矩来衡量是否有修养”,仔细地回想起来,他们的想法难道没有道理吗?他们的独特、有个性的思想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应利用课堂这块阵地,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鼓励他们“与众不同”,赞美他们 “标新立异”,对他们的“特立独行”不能吝啬我们的掌声。在课堂上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敢于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个性。

最后,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师的“主导”地位直接决定或至少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因此,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独立个性,鲁迅先生曾说不可任意“在嫩苗的地上驰马” ,这是对老师在批改作文时所提的要求,特别是发现“另类”文章时不要粗暴地乱挥棒,多想想是否有合理因素在其中,而且应看到“另类”后面往往隐藏着最鲜活的个性;当然,学会尊重学生是要有点勇气的,是为师者对自己劣根性的一种挑战。老师以开放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高扬民主精神,不用惟一标准衡量学生的作文。培养他们不畏权威而大胆怀疑的挑战性,实实在在地让他们张扬个性。这样,才能逐渐唤起他们的个性觉悟,激发他们的个性追求,形成他们的个性品质。另外,学生在写作中张扬个性,还要求教师自己有渊博的学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还应包括知识层面,曾有人说过,假如教师只读过鲁迅而从未接触过梁实秋,他就不可能了解除了峻厉深刻以外还有一种叫幽默奇警的风格;假如教师没有好好拜读过卡夫卡的《变形记》,他就很难对学生模仿的“物化”(“异化”)类作文产生审美的共鸣;假如教师不读“叔本华”“尼采”“萨特”“海德格尔”等等,一旦学生作文中出现他们的观点,也只好“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了,总之,要给学生个性化的写作作出相对公正、客观的评价,教师就要经常坚持不懈地给自己“充电”“补充营养”,待到满腹诗书了,才能有容乃大,自然会形成包容万物的气象,自然会练就一双披沙拣金的慧眼;到这等境界再指导学生写作,才会由衷地引导鼓励学生去张扬个性,发展个性,也才不会从内心排斥学生的个性。

但尊重个性并不等于放任自由,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屈原忠于祖国,但他最后忙出了什么呢?落得个被放逐、被鱼吃的命运。屈原也太傻了;岳飞也很傻,忠于昏君,精忠报国,他最后又忙出什么了呢?被奸臣陷害,屈死风波亭。屈原、岳飞的忙是不可取的,是没有价值的,我们不要像他们那样无意义地忙。这位同学的观点似乎是与众不同的,但显然也是偏激的,无论在什么时代,他们的历史价值都不能否定,这样的文章千万不能算是个性文章的“典范”,否则,就因为所谓的“个性”而丧失道德标准。

语文教学的全部功能在于提升人文的精神,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把发展人的个性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作文教学是最能反映学生意识的一种特殊教学形式。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让作文教学沐浴着人文的灿烂的阳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切实完善学生的人格,以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个体需求。

参考书目及文章:

1: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培训手册》

2:周万梅《从高考作文看个性化多元化阅读》

:周勇《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