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6.1 线段射线直线(1)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2-10-26 07:57
  • 作者:袁乐(高)
  • 浏览量:4255

 

201210月,雨花台中学课堂教学大赛热烈展开。初中数学组共有三位青年老师参加,课题都是七年级第六章第一节《线段射线直线》的第一课时,属于同课异构。刚刚接到任务的时候,由于我在教初三,于是赶紧借来初一的苏科版新教材来看,同时我对比了各个版本的教材的编排。为如何安排这节课的知识点顺序,纠结的很长时间。后来正式比赛后,我又综合对比其他两位老师的课,回顾反思,我有很多感悟。

首先,这节课到底要学什么?

简单来说,主要是三点,第一个是线段射线直线的几何语言的表示方式,第二个是关于直线的两个基本事实,第三个是作图的操作。内容明确了,一般老师只要把这三点讲清楚了,基本学生课后也会做题目了。既然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看似只要把三点讲清楚了,就行了,剩下的就是练了。那么怎样把这块内容讲好上好呢?以前采用完全由老师讲解来进行教学,对于课上没吸收进去的孩子,大不了课后再反复强调,死命灌进去,学生也就看似会做题了。但其实却有较大部分中等生,学困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第二,课程的流程怎么安排?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对比了几个其它的版本版,它们都是一开始给出生活中的图片,找出其中所蕴含的线,紧接着回顾小学中对这些线的认识,然后就开始用“讲述法”给学生“灌”几何语言符号表示,然后把两个基本事实一起整合讲解,再练几个题目,这节课就算完了。

诚然,这样的安排比较简单紧凑,许多老师都喜欢用这样的课程设计的顺序,教学效果也不错。但其实回想下来,总让人感觉“灌”的成分比较多,所以苏科版教材有了全新的编排。

首先提出一副简单的图片,直观感受哪一条线路最短,讲了第一个基本事实,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基本事实。紧接着就给出一副地图,找路线,一方面对第一个基本事实予以应用,一方面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语言很繁琐,说不清。大家都感受到需要利用数学中的符号来代替了,有这种迫切的需求了,这时候老师就顺利成章的引出“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式”。这样安排很流畅,学生会感觉新的知识的提出不是没来由的出现的,而是为了解决新的问题人们才不得不整理思考制定出来的。明确了符号表示后,就可以来一个小练习巩固一下。接着后面的讨论就可以摆脱地图,转而进入抽象的数学世界了,讨论两点之间有几条直线的问题。这个过程的转化其实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复杂到简单,由低级的视觉观察到高级的思维探索。实现了课堂上的一次升华和跳跃。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第二个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里与老教材有所不同,用“确定”一词代替“有且只有”,更加的精炼,内涵更加丰富。后续再安排画图的操作环节,学生已经能够完全用几何语言符号语言来操作了。

第三,为什么有些小例子不适合?最典型的一个是在人教版中,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将一根木棒固定在墙上,需要几根钉子?”此题意在让学生说两个钉子,进而得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个例子许多老师也喜欢用。但其实静下心来想,这个例子合适吗?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个钉子,如果订的很紧,照样也可以固定一跟木棒。用两个钉子,如果订的时候挨得很近,也不一定就能使木棒固定好。而且木棒只能近似的表示一根线段,又何来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呢”?还有的版本举得是砌墙的工人用墨斗来弹线,但这个例子已经脱离了孩子们的认识。而苏教版中,就不再用实例的方法引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而是建立在抽象的几何层面来讨论,更加的严谨,也更加的将一分钟前所学的新学的知识活学活用,立刻应用,也促使初中生的思维更进一个高度。

老师们拿到教材一定要好好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不像老教材那样编排呢?其实这些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而不仅仅只是满足于把这节课的内容讲完了,就行了,或者把教材的顺序打断,重新拼接,组合成一个看似更加顺畅的编排。

第四,新课程标准下的的课程能否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口号喊了很多年,新的教材新的课标也反复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不能够做到,老师们仍然喜欢用“讲述法”传授知识,因为这样最快,最有“效果”。反思苏科版的教材的编排体系,我觉得它是在试图传达要以讨论贯穿课堂,为解决问题而引入新知识,新知识又能推动现有知识的前行。反观我的这节赛课,我深深的感到师生讨论的力度还是不够,要是能多设计一些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并且把速度放慢再放慢一些就好了。

第五,期望再尝试用“DJP”教学法。“DJP”指的是“导学讲评式教学”,简单而言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花时间看书,从中自己找知识点,自己想自己悟,与同伴交流,而老师做的就是集中讨论交流,带领学生的思维碰撞。其实这种教学方法,在欧美很是流行也很普遍。有一部美国励志电影相信不少人看过“律政俏佳人”中,法律学第一节课上,教授就说:“相信各位已经预习了第1页至47页中的案件资料,下面大家来谈谈有什么看法?”这个小小的片段给我深深的印象,我一直都想如果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小朋友做得笔笔正正,老师讲得飞飞扬扬”,那么这些孩子长大后是不是能够多出一些思维活跃,推动国家强大和前进的人才。但是这个理想就现在的国情其实是很不容易实现的。

第六,寄语,送给各位学生也送给自己。

我们的现在,是线段的一端,

我们的理想,是线段的另一端。

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

让我们像射线一样,

从现在开始,勇往直前。

创造像直线一样,

无限美好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