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都能够做到按时到班,全班只有一个人迟到,那个人就是我。同学们是未成年人还能够做到按时到校,老师作为成年人没有给大家起到表率作用。在此,我向大家道歉(此处鞠躬)。为了弥补我的过失,我主动要求做一周值日,请各组组长分派任务给我。”
其实在赶往学校的路上,我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理由,可是想来想去,一系列问题出现在脑海里:“如果我是学生我会相信这样的话吗?如果学生从第一次就开始怀疑你说的话,他们以后怎么会信任你,尊重你?如果孩子不信任你、不尊重你,就算以后你搞的教育活动再生动、再有意义,又有谁会被感染、受触动呢?”最后我作了一个勇敢的决定:面对今天的迟到,我要坦然认错,这样起码我的心是坦荡的。而且,我还要告诉学生人无完人,老师也会犯错误,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错误。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当天的组长分配给我一个擦窗台的任务,我便细心地干起活来,这一直持续到一周后,我的“刑罚”期满。
事实证明,我真诚认错的态度,换来的是学生的理解和爱戴。家长陆续反映给我的一些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组长的家长说:“她好早就起床了,催促我送她上学,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总不能让老师到了学校再等我吧!”还有一个学生,在小学时习惯非常不好,经常迟到或者装病,后来也知道催促家长送他上学了,不能迟到。甚至很多学生的评教作文中也提到了这件事,成为他们选我当好老师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班里形成了一种风气,但凡有人犯错误,就主动站出来承认,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补偿,班集体的氛围很坦诚。
通过这件事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我希望自己的学生是真诚的,所以我必须真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不同的职业,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一些基本的品质应该是中学教育给予他们的,我想这可能比多练几道题,多背几个单词对于他们来说更有用。
2.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在今天的世界中,一个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学习的知识,到了大三就有50过时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自己传授给学生的学科知识,等孩子走上社会之后还有多少有用?如果学科知识不是主要的话,学校教育的价值何在?
当今学校存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逐渐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二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人怎样培养?一个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家长、教师、长辈等做给学生看。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他们看到教师以身作则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就会严以律己;当他们看到教师是“嘴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时,他们也会用自己特有的办法来“对付”老师。
很多时候,班级的管理总是不能让人满意,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班级的管理规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的,但在执行的时候,教师自己置身度外,成了一个判官。当学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也会学者让自己置身于班规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