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有备而说
汪月
家校沟通,是家校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是为了达成思想的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前,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和充分的准备,做到知己知彼,有备而说。
一、备沟通目标:为何说
有效的家校沟通,是家、校、孩子多方的兼顾。在制定沟通计划时,班主任要明确沟通目标。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孩子年龄心理特点,融合家长的实际需求,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避免一厢情愿现象。“为何说”,往往聚焦了家校沟通的核心问题所在,是有效沟通的方向,确保了家校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做出努力,相向而行、同向而动、默契协调,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班里男生小张,以种种理由旷课,甚至逃避考试。在一次测验后,他因被同学指出作弊而怀恨在心,竟意图指使辍学生在校外进行报复。事情发生后,我准备和小张的家长沟通。沟通前,我悉心梳理了孩子的表现,并依据现象,探究根源,明确了“为何说”,以确保家校沟通目标同向。小张平常学习成绩差,爱唱歌讲义气,遇事易冲动。他逃课、报复同学的背后,隐藏着家庭问题。结交不良朋友,借所谓“义气”来寻求庇护,正是因为他在家里缺少关注和爱。而此次沟通的目的,就是希望家长能了解孩子的真实表现,多给予孩子亲情之暖和心灵依持,从而让孩子修正言行,得以转变。备“为何说”,是家校沟通的前提。“说”有了目标,才能有方向、有价值。
二、备沟通对象:和谁说
由于每个家长教育理念、知识背景、职业个性等不同,沟通时间、沟通方式、内容也就不能等同划一。班主任充分了解了“说”的对象,才能在面对面交流时,有的放矢。
比如,我在和小张家长约谈前,便充分做足功课。从一次次和小张交心中,我了解到,小张妈妈在街区租了临时摊点卖杂货,早出晚归。她性子急躁,控制欲强,和孩子缺乏沟通。小张每每有了心事,总会选择与脾气温和的爸爸说。但爸爸在外打工,一年中难得回家几次。我又找到了小张的前班主任郑老师。郑老师说,小张妈妈对孩子只知道打骂。小张的叛逆、不服管教,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对沟通对象充分了解了之后,我发现,在孩子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小张爸爸,我便先和小张爸爸进行电话联系。果然,他对孩子的问题很关切,表示近两天会回家。我们约定了时间。可见,备“和谁说”,是家校沟通的基础。班主任若不了解家长,草率与之交流,往往会因缺乏针对性,造成沟通的不畅。
三、备沟通内容:说什么
班主任要提前思考家校沟通的主题,合理设置“说”的内容,并把交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设,做好应对措施。
以约谈小张爸爸为例。见到小张爸爸,我要说什么,这需要预先反复斟酌。经过思考,我认为,应该引导家长正视孩子的问题,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做些改变,与孩子多些沟通和交流,多些理解和省察,营造和谐的亲子氛围,让孩子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唤醒孩子潜存于心底的正性力量。围绕此次“说”的核心内容,我确定好交流的切点和主要方面,考虑好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法,并对交流过程做了详实计划、周密备“案”。
四、备沟通方式:怎么说
沟通方式是沟通的重要方面,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不但达不到“说”的效果、无法解决学生教育问题,同时还会拉低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对教师失去信任。沟通前,班主任需要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结合不同的情景,合理选择“说”的方式,以沟通智慧架起家校互动桥梁。比如,和小张爸爸交流前,我对沟通方式作了预设:
第一步,找准痛点,建立联盟。小张爸爸很爱孩子,这一点从小张的诉说中可以窥得。这爱是切点,是痛点,也是此次家校交流的聚点。家校共同的愿望,就是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共育的根基,莫不若此。
第二步,欲抑先扬,充分共情。先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小张是本性不错的孩子,重情重义,在唱歌方面颇有天分,对和美的亲情关系,一直抱有依恋和期待。以孩子的“光点”,来点亮小张爸爸内心的希望之灯。
第三步,聚焦解决,注意技巧。在充分共情的基础上,抓契机呈现孩子的问题,家校共同寻策。后续再请小张爸爸做通小张妈妈的思想,在育子方法上做些改变。
事实证明,有备而“说”,让我在家校沟通中“说”的有情理,有底气,有效能。作为年轻班主任,我们需要注意沟通技巧,加强家校沟通,赢得家长的信任,形成教育合力,从而真正实现家校共育、家校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