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化“危”为“机”
雨花台中学 刘玲
手机问题是当下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我们班上,就有这么一位同学,因为手机,大小矛盾不断。
刚进这个班第一天,我感觉孩子们都还是不错的,眼神明亮,做事配合,我觉得我只要细致一点勤快一点,我就能管好这个班级。我还和其他任课老师了解,哪些孩子是顽皮不守规矩的孩子。当知道陈同学是一个不让老师省心的孩子时,我立志要“改造他”,我给他安排在教室第二排的黄金位置,上课的时候关注他,各种花式夸法,都不为过。起初,我们的关系还不错,他也愿意和我交流,学习上也稍许有积极的状态,有一天,我们聊天,他和我讲,每天晚上回去后都会玩一会儿手机,我和他分析了一下现状后,他居然同意主动将手机交给我保管。我们约法三章,每周一早上交予我,周六再还给他,这个时候,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觉得我拯救了一个手机瘾特别大的孩子。然而现实往往啪啪打脸。在好几次发现他上课一直打瞌睡的现象后,我感觉他又出问题了,在我还疑惑他的手机在我这儿,怎么晚上还不睡觉的时候早上来打瞌睡时,我拿出来了他上交的手机,这个时候,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班主任立马就发现了问题,说:“这是一个模型机”。顿时,一丝悲凉由内而升,立马我又火冒三丈,我感觉自己被愚弄了,没有感化一个孩子,反而自己成了一个笑话。我立刻马上叫来了他正在上班的家长,将我的愤怒告诉他们,课间又叫来了这个孩子,质问他的这个行为。他的家长也很激动,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心碎感。反观这个学生,他正在为他的谎言被揭穿,而歇斯底里的发着他的怒火。这件事情的最终处理方案是:孩子被带回家反省,并写保证书检讨。
这个孩子渐渐和我就疏远了,他开始和几个爱玩的孩子在一起聊游戏,回归了他的本来的面貌。我觉得我这次的情绪管理是失败的,没有很好的、冷静的、艺术的处理这个事情。
又是一天的大课间,我走进班级,准备处理些班务。刚踏入班级,我发现一堆男生围在一起看个什么东西,经验告诉我,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大步流星的走了过去,一把收走了他们围观的那个物品——手机。我的血压噌噌噌往上涨,让这个手机的主人,始作俑者的那个人,立刻马上到我办公室来。陈同学又出现了,这个时候他表现的是:无理取闹,破罐子破摔,拒不认错的架势。我又叫来了正在上班的家长。这个事情的处理结果,通报批评+停课反思,检讨不写3000字,就继续反思,我当时的愤怒已经到了极致,我不能允许我的权威被他一次次地破环。陈同学足足在家反思了一个礼拜(但估计还不一定是真心认识到错误)。我也思考了一个礼拜,下次还遇到这个事情,我该怎么处理?当我这个情绪触发时,我该怎么办?班主任怎样才能拥有好的情绪。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学到了几点,和大家分享。
(1)学会理性思考,拥抱不确定性。(乐观)。
同样是学生违规,喜欢用感性思维来处理问题的老师,会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进而被负面情绪包围。而长于理性思维的班主任,则把学生的错误变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养料!
(2)遇到问题和困境时,能坚持、很快恢复和采取迂回途径获得成功。(韧性)
不要让负面情绪持续太久,老师要学会解压。
(3)要有正确的“三观”-----育人观、身体观、生活观。(前提)。
班主任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班主任要热爱生活,善于生活,要从生活中去习得人生的智慧,再把习得的智慧运用到教育工作中来。
进入高三后,陈同学上课期间掉下一个东西,我走过去一看,是个老人机,又是手机...
我将手机收走,下课时,陈同学跟着我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我问他:你是来问问题的吗?他说:是。他问完了问题。在办公室左右徘徊,我说:你是还有什么事吗?他笑笑。我继续问:你不会是来要你的手机的吧?他张口想说点什么。我立刻又说:这个手机和同学们之前有聊过,不能带手机进校园,你不会忘了吧。他回答,说:没忘。我接着说:那你这会儿应该不是来要手机的吧?我先帮你保管着!他又支吾了半天,说:好的。就这样,我成功避免了一次情绪的失控,也避免了矛盾的升级。
最后我想说,面对情绪激动时,“接纳”是基础,“表达”是路径,“弥补”是后续,“修炼”是升华。提升班主任管理情绪的能力,发展班主任处理问题的专业思维,如此,才能为美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