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任的风,吹来转变的力量
戴云
有人说,高一是道坎,高二是个坡,高三冲座峰。而我就恰好吊住了“坎”的尾巴,爬上了通往“坡”的列车—--接手了文理分科后年级唯一的一个物生地班,任教英语,兼任班主任。先说说接班时我对高二这一学年的理解吧,应该是波澜不惊的过渡期,即学生每天能以宠辱不惊的心态,安然稳步地跟着科任老师的节奏,水到渠成迎接繁忙而充满挑战的高三。可就在新班建立后的一个月,班级的李同学就颠覆了我所理解的“宠辱不惊”,取而代之的是“大跌眼镜”。
李同学是个相貌清秀的男生,据观察超爱拾掇自己,一定是个要面子的孩子。学习用品也不例外,课桌面、桌肚的书本收拾的井井有条,这个优点在班级我也多次表扬,教育要看到孩子的闪光面。但他对学习的态度消极,尤其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心不在焉,要么胳膊垫在抱枕上,坐姿惹人厌,好像在故意挑战老师的底线。我试图找他在走廊谈话,可每次都是我的“一言堂”,看得出来,他也只是应付式地点头。于是我就想,这孩子一定是心里有什么想法,没有和我敞开心扉,后来从与该同学家长的聊天中,我更加确认了这一点,他对我这个班主任有些许抵触情绪,总是觉得我对他有意见、不信任他,对他的批评过于严厉,班主任的这些行为,对于这个特别要面子少年来说,应该算是最严厉的惩罚了。我首先决定采取主动沟通的策略,尝试与李同学建立信任关系。
机会来了,趁这个孩子还我身边重默英语,我主动说:“李*,我注意到你对学习似乎有些抵触,老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敞开来说吧,是否有什么想法?”当然,这句话从我嘴里蹦出来,我是没抱多大希望的,可能回答又是“没有”,接下来一个转身前往教室。偏偏这次,好像是个小小的转机,我庆幸,多次不痛不痒的谈话应该还是起了作用,开始他有些犹豫,紧接着他解释道:“老师,我总觉得您不信任我,每次我犯错误,您总是批评我。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学习也没有意义。”终于听他亲口和我说出内心的顾虑,我也是心中一紧,意识到自己对该生的教育方式确实存在过问题。
我深吸一口气,接着说:“李*,我要向你道歉。我之前可能确实给你造成了不信任的感觉,这是我的失误。其实我一直都期待你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你有能力做到。”话至此,他惊讶地看了看我,说了句“谢谢”,转身离开。后面的日子里,他确实有了些许改变,眼神也不像先前那般带刺,当然我深知,要彻底帮助李同学改变消极抵触的态度,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时间很快来到高三第一学期,秋季校园运动会筹备期间,要求班里出两名学生加入舞龙队,班级学生推选了姚同学和赵同学,结果第一天训练时赵同学身体不适申请退出,我就临时让李同学补上。李同学在运动会开幕式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接下来那个周一的班会课上就此事表扬了李同学,并播放了孩子入场仪式打鼓精神抖擞的视频,班里学生热烈鼓掌,氛围热烈,李同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同学各方面的表现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课堂上的表现也很大改善,高三阶段的几次联考、模考中,他的成绩也在稳步前进,与老师的交流也变得顺畅许多。这次大转变不仅让李同学自己感到惊喜和自豪,也让我深感欣慰。
这个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信任和关心是转变学生态度观念的关键。有时候我会想,这个孩子彻底改变的原因,是否主要因为“高三”两个字的肃穆,他自发地产生了上进心,但转念一想,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的确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尤其在李同学这个事件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班主任的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他们一定会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有自信、有能力、有担当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