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            雨中图书           招生登记
校园电视台     雨花石文化课程      雨中足球          
网络阅卷            文明校园

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 ——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 发布时间:2024-09-30 14:10
  • 作者:孙伟
  • 审核人:赵兰妹
  • 浏览量:221

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

——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孙伟

一、“特殊学生”的界定

作为老师,我常常听同事们提起这样一个词语,“特殊学生”,我一直在思考,何谓“特殊学生”?

心理学认为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特殊的,由于各自的生理、心理、家庭背景、经历等不同,每一位学生在认知、动机、情绪情感、生理方面都会表现出大不相同的教育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殊也是一种平常。只是有一些孩子,他们的教育需要消耗教师更多的能量,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格外的关注。

二、“特殊学生”的故事

小俊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

先来描述一下他:小俊在年级里有一定的知名度,军训时他就吸引了年级主任的关注。当时在进行急救培训,轮到他考核时,他竟然对着受伤的模型假人卸胳膊卸腿,一阵“恶搞”,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学校领导无奈地摇头:“小俊这个孩子,你要多费心了,你看,眼神中都是叛逆!”果然,新学期开始之后,小俊的各种违反常规行为频频曝光:上课要么带头起哄,要么就沉睡不醒;不穿校服的有他;课间操不做的有他;和老师顶嘴的还是他……班上的同学分成两派:一派有正义感的孩子非常反感小俊,对他起哄扰乱课堂的行为义愤填膺;还有一派属于他的“朋友”,觉得他很搞笑,甚至会跟着起哄,积极地拥护他,欣赏他。可见,小俊在同学中具备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除了他的高存在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常常违反常规的他成绩可不差,这是一个独具个性的聪明孩子!

我将这个特殊的孩子定义为“高能量”学生,但是,小俊的能量常常是负能量。这样的孩子有时候会让一个班级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课堂上的小笑话他可以带动同学笑上半节课,课堂被他控制,任课老师拿小俊毫无办法,只能频繁投诉。      

一个人个性最有影响力的对象是父母,也就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是个性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我决定从他的家庭入手。

三、“特殊学生”的家庭教育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面对小俊,我意识到,必须“攻心”。

1.寻找教育契机,攻心为上

一次,小俊因沉溺于游戏世界,周末和父母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周一返校,小俊气鼓鼓地一个人趴在教室的桌子上,完全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瞅准时机,我邀他出来进行了一次“深谈”。事先我就做足了功课,我们的谈话从他最爱的游戏开始。当我亮出“战绩”,小俊傻眼了:“老师,你也打这款游戏?分数竟然这么高?”我开始“得瑟”:“哈哈,没想到吧?谁都想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证明自己!其实我知道,你不想违反校规,只是想赢得关注!”小俊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惊讶,被人看穿同时又被理解。那一刻,我能感受到温暖在小俊的心里流淌。

2.发现关爱缺失,家校同盟

小俊拼命地想赢得关注一定是他在生活中缺失关注。我想走近小俊,了解他的家庭。先从电话家访开始。家长的回应很真诚却也让我无奈:“孙老师,您不知道,我们都拿他毫无办法,他就是不听话,在小学就是这样,是个让人头疼的孩子!”相关研究表明,父母的态度及忍受力对青少年情绪和行为表现有决定性的影响。小俊之所以是今天的模样,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就像一棵小树,慢慢地在他生活的环境中长成今天的模样。

所以,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小俊。面对特殊的小俊,靠我的一己之力远远不够的,我得寻找“同党”。

第二步,我开始约谈小俊的父母。通过面谈,我了解到:由于小俊父母工作的特殊性,小俊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一方面,是爷爷奶奶无原则的溺爱;一方面,是爸爸妈妈无暇关心的冷漠。于是,聪明的小俊拼命捣蛋,因为犯错后爷爷奶奶反正纵容包庇,而爸爸妈妈会放下工作赶来“救火”。即使可能招致责骂,然而获得关注的成就感可以很好地满足小俊内心父爱母爱的缺失。我将小俊不断违规的心理动机分析给父母听,他们泪目了:原来孩子拼命犯错,只是想获得关爱。

第三步,商定家校合作改变策略。在我的建议下,小俊的爸爸妈妈承诺,今后一定协调好工作和教育小俊的关系,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小俊。对于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也有小俊的父母委婉地提出建议,培养小俊的独立性,帮助小俊确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态度。

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结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1]。面对“特殊学生”,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通过沟通去了解这些学生“特殊”的成因,分析其中的家庭影响因素,然后针对这些因素通过赢得家长的合作去寻找改变的可能。

3.协作由爱出发,因“特”施教

小俊爱玩游戏,脑子活络,“多元智能”测评显示小俊“空间智能”优异。于是我推荐他加入学校航模社团,将游戏玩到真实的世界里来。让所有的人都很意外,小俊一反常态,在社团中特别遵守规则,完全就是个听话的好学生模样。一学期下来,指导老师对小俊称赞有加,推荐小俊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大赛。比赛那天,我邀请小俊的父母一起陪小俊参赛,看到小俊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父母激动又惊讶,连连称赞:“小俊变了!”小俊的转变,源于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巴特尔也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在家校合作共育的背景下,教师将爱融入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将收获人世间最美好的体验,那就是学生的成长。

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



[1] 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